首页 > 服务 > 正文
为了打造“寺嘎宁”小菜园,居民竟然都“抢”着种菜?
2023-07-08 09:12:49 来源:i金山


(资料图)

在亭林镇寺北居民区,有一片叫“寺嘎宁”的小菜园,“寺嘎宁”是金山方言,自己人的意思,小菜园由居民们自己参与设计治理。寺北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周婷慧介绍,原先这块是闲置土地,居民们抢着种地,从而引发不少矛盾,“为引导居民规范种植,重新规划了区域,并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馈赠瓜苗种子给居民,提供种植技术指导。”

据了解,亭林镇寺北居民区建于2002-2005年,由来自东新、红阳、亭北、亭东等6个村的农民移地建房户组成,共有450户1800多人。和城镇居民区不同的是,寺北居民区属城乡融合社区,虽然以居委形式管理,但无物业、无业委会,社区治理力量弱。居民只转身份,未转意识和习惯,自治意识弱,从而引发的社区治理矛盾不断。

社区自治是破解治理难点、提升治理能级、彰显社区温度的决定性因素。为进一步落实和贯彻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重要理念,回应社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,突出居民参与的主体性,2022年,金山区民政局以亭林镇寺北社区为示范点,整合规划、建筑、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和社区居民、居委会、驻区单位等自治共治力量,通过多方协同、民主协商、资源整合、共同推进社区“大”环境改善和居民“小”环境美化。

前期,寺北居民委员会召开了小菜园设计民主协商会,由居民投票决定。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,今年3月,重新改造的小菜园正式亮相,整齐划一的菜地,不仅可种菜,还有蚯蚓馆、堆肥箱、中草药园,作为小朋友的科普教育基地。现在居民们还有工作排班表,一起维护小菜园。

“让居民的事由居民议、居民办、居民管,以参与式规划为切入口,共同推进社区环境改善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。”周婷慧表示,在参与式规划的基础上,逐渐形成寺北社区的治理模式、培育社区治理的自治队伍,形成标准化的治理标准和规范,从而提升寺北社区治理的软实力。

记者|朱林 冯秋萍高辰远(实习)

通讯员|李嘉俊

编辑 | 刘家园

责编| 刘家园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